信用卡“远程面签”禁区被突破
昨天,有媒体朋友问及民生信用卡似乎正在其信用卡APP中,测试申请信用卡后可以在其中使用“在线激活”功能完成网络面签。于是,之后在民生信用卡“全民生活APP”上对其这项业务的流程进行了实际测试,并对业务要求做了详细了解,坐实了“远程面签”功能的确已经在民生信用卡APP中开始使用。
疫情让获客停滞、提想法谋求出路
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底时,与一些卡中心负责销售的朋友针对发卡业务因疫情原因停滞,后期该如何开展发卡业务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信用卡的面签问题。根据2015年央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对存款账户的开户方式设置了三类账户管理方式。
而信用卡业务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只有具有被发卡银行授权的销售业务员上门进行“三亲见”来核实客户,以及客户到银行网点进行面签两种方式。这样的话,在疫情当前的情况下,上门面签和网点面签都遭遇到疫情的阻碍,那么无论是线下获客还是网络获客,发卡银行都无法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激活开卡服务。从央行《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中反映出,第一季度中流通卡量、授信总额指标的增长几乎停滞。
为此,在二月底撰写了希望有关部门可参考银行Ⅱ、Ⅲ账户的模式,为信用卡业务试点“远程面签”以完成信用卡网络获客的《疫情期间信用卡如何获客?开放“远程面签”服务将是一步妙棋》一文。文中建议通过引入成熟的“OCR+人脸识别+电子签名”技术,在用户以网络申请信用卡时通过远程面签方式完成获客,再以虚拟卡和和实体卡两种形式用于移动支付和线下商户的刷卡交易。
从对民生信用卡推出的“全民易分期”业务流程的研究中,它真正的亮点是对“远程面签”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有些媒体提及的所谓“先分期后发卡”模式。信用卡的商户分期业务并不是什么新业务,在最早开展信用卡分期中多数都是以商户分期业务为主,这次民生信用卡在合作商户分期业务的形式上略有创新,就是将申卡和消费场景结合起来,通过移动化的APP来完成,但是这绝不是被某些自媒体渲染的所谓“颠覆”信用卡分期业务模式,它还是要通过先申请信用卡为条件。
在分期业务流程中分为两种形式:有卡客户和无卡客户,对于持卡客户,可以在信用卡已有信用额度范围内(600元~5万元)随意进行分期业务。而对于非持卡客户,则需要先进行办卡,为此,交流的媒体朋友亲自进行了实际测试,立刻获批了一张3万元额度的信用卡,信用卡获批后再进行分期业务。
因此对“先分期后发卡”的理解是有误的。
远程面签引入推广流程,应对网络信用消费竞争
银行三类账户制度,以及信用卡面签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主要是从金融账户风控的角度考虑,但是信用卡的面签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核实是否为本人申请信用卡而对信用风险的防控效果则极为有限,毕竟绝大部分“卡奴”的形成都是经过了发卡银行面签核实过的。
在一些第三方机构的小额信贷产品中,之所以能够快速抢占市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受央行对相关商业银行诸如面签、分类账户等政策的约束,但是却能参考用户在其交易场景中的支付频度、交易规模等因素予以快速授信,并通过移动支付工具绑定交易即可使用。而银行却被束缚住手脚无法与其竞争,因此这次民生信用卡通过“全民易分期”业务测试“远程面签”的意义还是非常值得肯定。
在传统信用卡业务中,很多人越来越对实体信用卡的使用已经“无感”了,一来移动支付让实卡的存在感非常差,第二就是办卡与消费场景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次民生信用卡在“全民易分期”业务中,提供了指定合作商户中进行分期消费场景,在与这类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还远远不够。
信用卡风险防范说到底是需要通过一个综合风控体系来完成,仅仅靠一个申请环节的面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风险问题。目前,由于依托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引入,完全身份造假的申请相对来说比例已经很小了,通过不良信用记录来审批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风控效果,但并非是绝对的。因此,试点信用卡申请过程中引入“远程面签”的意义在于为信用卡的网络获客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民生信用卡通过“全民易分期”业务虽然引入了“远程面签”的服务,但是有一个风险问题还是值得重视的,就是是否应该给非面签的用户设置一个专用额度来防范风险。在实际业务中,虽然已经进行了“远程面签”而未进行实卡在网点面签的用户,只能在额度范围内使用一次分期业务,而已有卡用户原则上无限次使用。但是,即便是一次性使用分期业务,也是可以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全部使用的,如果客户带有不良想法的话,存在着一次性全部使用额度而不再使用实卡网点面签风险的。
试水远程面签,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无论如何,民生信用卡的这次尝试可以说是信用卡业务向新兴消费金融的一次有意义的结合,同时也是传统信用卡业务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进行的一次难得的创新思路,这也是因为疫情出现之后,信用卡业务遭遇到断崖式下跌局面后实施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尽管“远程面签”得到了试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信用卡业务带来生机,但是严格地说,并不一定能彻底改变信用卡目前在市场上的境遇,更不要指望能根本上影响到现有的市场格局。然而不能始终让发卡银行带着枷锁跳舞,只有让全部的信用消费产品同在一个舞台上竞技,对市场才是最为公平的。
有理由相信的是,传统信用卡亟待改变自己,需要来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来源:老董聊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