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信用卡催收时公开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对追回欠款不但没有帮助,还会涉嫌侵权。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信用卡发卡量如今已经突破了8亿大关,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不断增长。大力推广信用卡业务除了带动了银行净利润的增长外,随之而来的还有信用卡不良率等指标的上升。
由于部分银行在信用卡审批、授信上不够谨慎,贷后管理又不严格,导致挪用信用卡资金的情况频繁发生。一旦持卡人手中的几张信用卡被降低额度或者冻结,就可能会出现信用卡逾期行为。
面对居高不下的信用卡逾期金额,银行也需要通过催收的方式来追回欠款。有的银行为了提高催收效率,降低催收成本,也会使用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和措施。
01、曝光用户信息
前不久,某地检察院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内某银行通过当地一主流自媒体发布了一则信用卡催收公告的相关文章,对该银行数百名信用卡逾期客户进行了个人信息公示曝光。
检察院立即对相关情况展开立案调查,经查明,被曝光的个人信息非常详细,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逾期天数、逾期本息、联系地址等,涉及到了客户隐私。
被曝光的个人信息中,除了身份证号码外,没有进行任何的处理和隐匿,且信用卡逾期客户在办理信用卡时未授权银行在催收过程中可以公示其个人信息。
针对此类情况,检察机关认为该银行在催收过程中,违反了权益影响最小的原则,对敏感的个人信息也未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检查机关调查后,涉案银行对不合规的催收方式进行了整改,并删除了曝光信用卡逾期客户个人信息的内容,同时检察院还对该市所有金融机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
使用信用卡消费后,银行都会给出免息期,在免息期内还款没有利息。但超过银行规定的还款日期,就会造成信用卡逾期,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不还的则属于恶意透支。
一直以来,信用卡催收环节都是容易产生争议的,催的轻不管用,催的重又会触及红线,银行与持卡人因为信用卡逾期和催收问题走上法庭的案件不在少数。
尤其现在信用卡总额接近1000亿,银行面临的催收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对信用卡欠款进行催收,短期内持卡人很难主动偿还,银行的不良率就无法得到改善,还会影响到经营业绩。
02、规范信用卡催收
银行对逾期的划分中,有一般逾期和严重逾期等几个分类,一般逾期可能是信用卡持卡人忘记还款等原因造成的,并非无力偿还,银行提醒后持卡人基本都会把欠款还上。
通常超过3个月不还的,就在严重逾期的名单中了,这部分时间较长的信用卡逾期,银行催收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有的持卡人是没有偿还欠款的能力,有的则是故意不还。
催收是银行追回信用卡欠款的主要途径,但是在银行催收的过程中,会按先内后外的方式催收,前期都会电话和短信通知,之后再借助合作的外包机构来催收。
外包机构在催收时,为了达到效果和目的,会产生诸多的乱象,用较为极端的出手方式,比如上门催收、公司走访、爆通讯录等,让信用卡逾期客户经受不断的骚扰。
此前,银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信用卡催收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银行和其外包机构的信用卡催收行为,加强信用卡催收行为的管理与监督。
通知对催收时间、催收频率都做出了规定,按照要求,在没有获得债务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在晚22点至早八点进行电话和外访催收,严禁使用“呼死你”等方式频繁致电催收。
去年,北京银保监局接连开出两张罚单,对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和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分别处以80万元罚款,理由都是信用卡催收严重不审慎。
随着信用卡新规的出台,对银行的催收方式做出了约束和限制,使银行更加注意催收环节的合规性,即便信用卡催收之路充满挑战和阻碍,也不能将客户的个人信息随意泄露。